酒杯中充满了辩证法。这两年,除了生产、流通方式的调整,人们喝酒的方式与方法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公款团购时代那种大刀阔斧的豪饮方式已经被娱乐而有趣的小酌所替代;瞩目的交往中,领导人的举杯也由白变红饱含深意;而另一方面,一向西化的厂商重新拾起了浓厚的味;刚刚还活力四射的小酒瞬间就被两斤三斤的大支装所“淹没”。酒桌上的色彩在变,酒桌上的讲究在变,人们身边的酒桌文化在变,手握酒杯的人们,情趣也在变。酒业诸君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徜徉于觥筹交错之间,为列位汲取几个酒桌上的瞬间变化,虽略显凌乱,但想来也真是醉了。
APEC餐桌背后的传统文化与冲突,具有丰富的外交背景与象征意义。已经不是当年的仅仅需要“打开国门,被世界接纳”的发展家,如今的已经深深地融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在向世界宣传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需要时刻展现出“海纳百川,肩负责任”的新型大国形象。国家地位变了,酒的地位是不是也要跟着变呢?
“酒驾入刑”实施两年,百姓的饮酒习惯与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与朋友小酌后叫个代驾,已经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事。代驾这种服务与酒之间产生了某种服务的关联。作为酒类生产与流通企业能否从中一窥酒企业服务的未来与机遇呢?未来的酒行业,拼的恐怕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与市场,更是服务与品牌。这个,酒业老总们,你们造吗?
“几斤哥”视频背后的拼酒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在酒桌上争强好盛似乎是国人的一种固习。然而,如今的酒业正处在行业文化重塑的关键期,适应社会发展,理性饮酒,合理消费正在改变着酒文化的生态与内涵。拼酒对行业形象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提升白酒的正面形象,为酒文化注入高雅的文化内涵与符号意义迫在眉睫。喝得红头胀脸,东倒西歪的出现在亲朋好友的微信朋友圈,终出现在人民的手机屏幕里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纵使争得个“”,酱紫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和众多饮料一样,传统的啤酒体现的是清凉,蓝、绿等冷色调一直是啤酒的形象色,啤酒花的金黄、丰富的泡沫是体现啤酒品质的重要感观指标,冰凌、冰块也成为啤酒瓶上的重要图案。然而一罐红色喜庆的不透明啤酒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感受呢?消费者的感受能说明一切。也许不久以后,“喝红酒”不光指的是葡萄酒了。
逢年过节,商场食品的柜台前总能见到不少应景食品与酒的“混搭”,如今端午的螃蟹+黄酒,中秋的月饼+红酒似乎已经成为节日风俗的一部分,白酒似乎也该给自己找个节了,比如东来顺的“大羊腿+茅台白金酒”。除了混搭食品,酒水与其他行业的资源互换也越发“常态化”,从买房送酒,到存钱送酒,到买家电送酒,亦或是相反的买酒送家电,利用不同渠道的互补与互利,也许多是酒水销售的一条奚径。酒要“藏”起来送,下次光拎两瓶酒,你是不是不好意思去人家了呢?
从青春小酒的“小”,到大坛化风行的“大”,白酒容量与包装在短时间内突破了原有中规中矩的500ml容量。对于品牌力弱小的初创产品,小容量的青春小酒,更像是体验营销的“酒样”,给年轻的消费者尝鲜的机会与回味的体验,2013~2014年的“江小白”、“泸小二”、“燃点”等小酒应运而生;对于名声在外的名酒大户,大容量,甚至大坛化,是简化单位包装、体现物超所值的良好机会,“三人炫”、国台、茅台白金酒即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