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酒水行业流行一些话题:
大众酒是否完全等同于年轻化?
白酒年轻化,究竟是在形象与诉求上穿上时尚的“外衣”,还是在于对新消费环境下更为广泛及年轻的消费群体需求的深度满足和系统创新?
年轻化之争的背后,又揭示出当下社会阶层怎样的阵营特征?
……
有关注才有争论,就让我们带着通达的价值观和理性的思考,重新审视白酒年轻化这个不容回避的行业话题。
一思:重获大众消费者的认同感,白酒年轻化才能走的对
与啤酒、葡萄酒、甚至洋酒等自我内向型消费为主的酒精饮料不同,白酒作为特殊消费品,具有显著的社会外向型消费属性,特别是在2003年之后,白酒行业重夺品类价值,白酒成为人们在政商务重要社交场合定义自我身份的交往媒介与载体,排它性地满足了人们在外向型消费场合的本质需求:快速进入微醺的状态,拉进人与人的距离,达到够兄弟讲情义的境界,俗称“人生苦短,活在当下”。
大众消费时代崛起,轻风起云涌,土豪金成功逆袭,品消费金字塔崩塌成M型社会。大众酒时代消费升级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
1、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迅速提升;
2、新型城镇化运动中发达地区进城务工者和富裕农民为主力军的大众消费需求。
如果说白酒年轻化更应该被理解成一种现象,那么向大众化消费回归才是其背后的本质。城镇居民特别是70后80后购买欲望及消费能力的迅速提升,大众消费的放量从中长期看将推动白酒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白酒品牌和渠道的重要性正在逆转,过去引导消费的是权贵阶层的“意见”,能打通到意见渠道的酒就卖得好;未来拥有购买选择权的是消费者本身,品牌拉力将比渠道推力更为有效。
白酒年轻化热议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白酒企业如何从官酒走向民酒,从过去的满足权贵消费向满足大众消费转型;如何率先在大众价位的品牌建设上有所建树,让“旧时王谢堂前燕”尽快“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从一味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转向“亲民务实接地气”,精准满足商务宴请和朋友、家庭聚饮的主流需求。
二思:解决大众阶层生活和意识形态的碎片化,白酒年轻化才能走的稳
众多白酒品牌已意识到,谁先针对大众营销,先还完过去10年忽视大众的旧账,先获得普通消费者认同和共鸣的才会在新时代迎来先机,于是纷纷调转船头,甚至一头扎进了盲目年轻化的转型浪潮。
深刻洞察大众需求是重塑大众酒品牌的前提,当前,社会结构的变迁可概括为“上层阶级化,下层碎片化”,什么是大众阶层主流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
2013以梦开头,人们被规定做梦,却不知道应该梦些什么,终于恍悟:我有一个梦,不过它和我没什么关系;2013屌丝逆袭,普通网友自称屌丝,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 用“屌丝”还是“吊丝”,我们一再犹豫。但做这个专题的初衷,是从社会学意义上,关注一种耐人寻味的社会人格发育轨迹,对一种精神新困境向社会敲响警钟。以此,揭微显隐、正本清源实属必要。
一个健全的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屌丝逆袭的梦幻传奇,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实机会。IT精英也自称屌丝,白领之间互称屌丝,文化名流也戏说屌丝,这种自嘲与矮化,不过是为了获得个人与社会的和解;无论立志向上的奋斗青,或是累觉不爱的草根男,无论卖萌抑或是耍酷,似乎都难以一刀切地用“年轻化”一词将大众消费群体多样化和碎片化的心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