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群众路线,做民酒。”金沙回沙酒展馆两旁的广告语显得格外醒目,正是由于这样一句亲民的广告语,吸引来无数参观者,纷纷走进展馆品鉴。
本届酒博会上,降价销售,走亲民路线,让老百姓能够喝得起,成为大多数品牌白酒厂商的共识。
这其中,为突出的要数茅台酒了。9月10日一大早,位于1号展厅的茅台酒展馆便聚集了大批前来买酒的人,他们排起长龙,翘首等待着购买曾经的“贵族酒”。
“999元就能买货真价实的国酒,谁不抢呀。”现场,刚刚排队买完酒的刘刚满怀欣喜地告诉记者,他和家人专程从安顺开车过来买酒的,这次除了购买飞天茅台酒外,他还花3099元买到了茅台酒、第三、第四届酒博会的纪念酒。
茅台酒历来愁产不愁销,但是随着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出台后,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营销战略开始转变。因此,经过调整后的贵州茅台,从名酒变成真正意义的“民酒”。
来自四川的郎酒在此次展会上则主推中低端产品,其中,郎酒婚宴套餐成为咨询多的产品之一,套餐分为138元、168元不等,除了酒外,还包含了饮料和烟等酒宴用品。
而泸州老窖几乎用“矿泉水”的价格营销白酒,现场4.5升装的红高粱酒只需66元一桶,2.5升装的老白干35元就能买到一桶。
来自陕西的西凤酒,曾在1952年时与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一起被评为“四大名酒”,其展馆虽然是1号展厅小的白酒展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西凤酒特有的尊贵。
在采访时,记者看到,对于前来咨询的顾客,工作人员总是耐心解释凤香型白酒与其他香型白酒的区别,并推荐顾客购买他们带来展会现场销售的中端酒,完全没有名酒高高在上的姿态。
放下身段,走群众路线,成为本届酒博会的亮点。
“外资”助力贵州白酒
“未来十年,白酒看贵州。”这是我省白酒产业发展的宏伟目标。
贵州白酒属纯粮酿造,经过传统工艺的加工,不会因时间长而贬值,相反,存放时间越长越增值。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外省企业蜂拥而至,纷纷注资贵州白酒产业。
外来资本进入贵州白酒业,始于本世纪初期,如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收购金沙窖酒厂。与湖北宜化进军贵州白酒业时间不相上下,天津金士力集团也在赤水河畔舞动大手笔,收购酒厂,其品牌命名为国台,号称是仁怀市第二大酒厂,这是完全独立进入、不依托原有贵州品牌的外来资本。
国台在外来资本进军贵州白酒业中较为特殊,后来的多数外来资本进入贵州白酒业均是依托原来的白酒品牌,如华泽集团收购茅台异地试验生产的珍酒,海南航空控股有赤水河畔二茅台之称的贵州怀酒,深振业收购董酒,娃哈哈控股金酱(仁怀当地品牌)等等。
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告诉记者,收购珍酒后,已投入11亿元。成立不到10年的华泽集团,在整合金六福酒业之后,已是国内从事酒类酿造、生产、营销及品牌打造的集团公司,年营业额70亿。
控股贵州怀酒的海南航空集团,除了在航空界拥有一席之地外,更涉及多个行业,是国内跨界巨头,2011年即以7.8亿元占60%股份进驻贵州怀酒厂“合作”,有上千吨基酒的怀酒借鉴海航集团先进的发展理念和运作模式,让贵州怀酒搭乘上迅速发展的“飞机”。
去年,饮料巨头娃哈哈集团也高调进军贵州白酒,在仁怀一期即投入50亿元,占股80%控股金酱酒业,正式推出“领酱国酒”。
“贵州酒好是不争的事实,缺资金也是不争的事实。贵州酒业一直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就是缺少资金的推动。现在看来,外来资本占股或控股的贵州白酒品牌发展势头良好,使贵州白酒业无论从生产还是销售上都得到很好发展,尤其是在白酒业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当下,贵州白酒品牌在外来资金的推动下,不仅在省内叫响叫座,更借助外来投资者的渠道和力量,走出贵州,走向世界。”在酒博会上,贵州酿酒工业协会副会长龙超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据了解,目前,全省规模以上66户白酒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省外资本收购或控股。2011年评选出的“贵州十大名酒”中,有一半也是外来资本收购或控股的企业。
白酒“触电”,没那么简单
在本届酒博会7号展厅酒类衍生品综合馆里,酒联网、酱酒网、酒友网三家
酒类电子商务平台纷纷搭台亮相,希望通过线下参展打响网站品牌和度,与前来参展的白酒企业联姻,争取更多的线上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