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我国规模以上的酿酒企业有2364个,而今年入围有价值品牌榜的酿酒企业加起来只有19个。纵观白酒行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白酒品牌的收入增加了1.62倍,营业利润更是增长了4.04倍。可是随着高端酒消费受到冲击,白酒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塑化剂、农残等食品事件也让酒行业经受着更大考验。种种形势都警示着酿酒行业:酒类的品牌力塑造刻不容缓。
质量,品牌塑造的基础
研究显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品牌影响力越大的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越重,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服务越完备。要想塑造品牌力,首先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韩国三星电子集团董事长李健熙说过:“产品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产品是品牌之基,品牌是产品之本,产品就如躯体,品牌犹如灵魂,两者相辅相存,缺一不可。
现实情况是,一些实力一般的酿酒企业往往本末倒置,大量的投入资金做产品广告,抑或设计开发各种精美的包装盒,却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把关。没有优质的产品作为支撑,过分依赖华丽的包装、促销、广告等手段,根本无法培养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品牌建设也无从谈起。自从酒鬼酒出了塑化剂事件以后,让消费者对酒类品质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喝酒、喝健康酒的意义。即使酒鬼酒再努力抓酒水质量,也无法挽回失去的消费者了。而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品牌无论是在品质上还是品牌建设上都值得酿酒企业学习,从生产基地、生产原料等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把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放在位,才能构建出受欢迎的品牌。
定位,品牌塑造的关键
每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千差万别,对品牌的看法自然不同。塑造酒类品牌,必须先入为主,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品牌独特的印象,是高端的还是亲民的,是冷艳的还是热情的,是青春的还是厚重的,找准定位,从而锁定消费人群。
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宋书玉表示,今年高端白酒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7.75%,而中低档白酒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31%。在高端酒滞销、库存积压的恶劣情况下,很多高端白酒品牌纷纷开发价格适中的中低档酒,以迎合市场消费需求。笔者认为,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红酒品牌,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透彻研究市场实际消费需求,对产品进行精准的定位。一些白酒坚持双品牌战略,高端市场、中低档市场两手抓,产品覆盖面广,既能满足少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又能成功打动大众消费者,成为百姓日常饮用、人情往来的选择。
而酒类消费定位未必要面面俱到,完全可以独辟蹊径。如以年轻的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受众,开发类似泸州老窖“泸小二”一样的适合年轻人的白酒,打造出与“上火就喝王老吉”、“找工作上赶集网”一样经典的品牌形象,对品牌力塑造进行巩固。
文化,品牌塑造的重点
品牌文化即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利用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成功的品牌文化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存在,它所代表的功能和利益与消费者认同的价值有了交集,就会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把文化财富转化成差异性的竞争优势,使品牌屹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消费者,一旦对一种品牌产生认同,就不会轻易改变。
值得肯定的是,国内的一些白酒、啤酒、葡萄酒品牌都比较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与传承,除了宏扬自身品牌文化、酒文化以外,也积极赞助体育文化等有意义的活动,展现出品牌的良好社会影响力。建设品牌文化,可以为酒企业带来价值,为企业的营销升值,为长久发展提供基石。它的形成是一项持久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起个名字、设计个徽标、组织个策划就大功告成了,它揉合了酒类品牌的个性与情感,从而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持续消费与传播。
酒类企业要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心态进行深入调研,并将其与酒的消费效用联系起来,从而为品牌塑造典型的文化个性。通过对品牌文化的建设来加强品牌力,不仅能更好地实现酒类企业促销的商业目的,还能有效承载企业的社会功能。